新四軍紀(jì)念館展廳中,有塊上了年歲的宋公碑,再現(xiàn)著抗戰(zhàn)時期,阜寧縣首任縣長宋乃德率領(lǐng)阜東人民與自然災(zāi)害、與敵頑進(jìn)行斗爭可歌可泣的一幕。
宋公紀(jì)功碑
這塊長196公分,寬61公分,厚12公分的宋公碑上,承載著鹽阜人民最深刻的填海記憶,凝聚了那段修堤的紅色歷史。
新四軍為我們將大堤修好啦!
不要怕海潮海嘯啦!
再也不要東躲西跑啦!
沿海的老百姓奔走相告,歡欣跳躍,幾個小伙子從家中拿出了鐵盆子銅罐子,邊喊邊敲沿著大堤一路奔跑。人們的歡呼聲,當(dāng)——當(dāng)——當(dāng)?shù)那门杪?,與大堤外嘩嘩的海浪聲,在天地之間匯成了渾厚又喜悅的交響。
這是1941年7月5日。這個日子,也是鹽阜大地黃海之濱久負(fù)盛名的宋公堤竣工的日子。
宋公堤舊照
位于黃海之濱的阜寧縣,歷史上時常遭受大潮與海嘯的侵?jǐn)_,災(zāi)害所至,百姓流離失所,村莊滿目瘡痍。多少年來,蘇北沿海民眾盼望著能有一條堅固的海堤,擋住那肆虐的海潮。
1940年10月,由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(lǐng)導(dǎo)的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,修筑海堤的重任就落到了首任縣長宋乃德的肩上。新政府一成立,就尊重民意,召開座談會,廣泛探討修筑海堤的議題。然而在場的有些人卻對抗日民主政府是否真心修堤持有戒心。宋乃德動情地勸說:“無情的海嘯年復(fù)一年地摧殘、毀滅著沿海人民的安全,百姓家破人亡,奔走呼號。歷代統(tǒng)治者只顧狂征暴斂,不顧百姓死活。我們共產(chǎn)黨為民眾謀福利,抗日民主政府決不會不體恤民情。這海堤一定要修!”
海嘯過后的慘狀
1941年2月,阜寧縣第一屆參議會召開了,大會再次鄭重的討論修筑海堤之事。在會上宋乃德耐心說服、主持討論并一致通過了修筑海堤的提案。大會決定由抗日民主政府主持,修堤費用不由人民負(fù)擔(dān),以鹽稅做抵押,發(fā)行公債,日后歸政府償還。
宋乃德(攝于1940年代)
春日的陽光在黃海的水波海浪上傾瀉出萬道金光,來來往往的人們綻放著喜悅的笑容。5月15日,筑堤工程在黃海邊拉開了帷幕。民工如潮,前呼后擁;運輸牛車,絡(luò)繹不絕。筑堤工人從開始的千余人迅速增加到9000多人:這是我們自己的大堤,這是老百姓平安相住的保命堤呀!
面對如此龐大的筑堤大軍,糧食和飲水一時成為最大的困難。為了保證海堤順利修筑,宋乃德派專人組織了幾十輛牛車從30多里外的地方日夜送水。三師師長黃克誠也在軍糧十分困難的情況下,分批調(diào)撥了12萬斤糧食送到了工地。
當(dāng)年筑堤場景
筑堤工期時間過半,可接連幾天的狂風(fēng)驟雨使三分之一的民工身體染病,再加上潮汛將至,擔(dān)心海嘯爆發(fā),民工紛紛回到家中。工程完全陷于停頓。
“這怎么行!為了確保夏秋汛期沿海民眾安全,民工不能撤,工程不能停,必須一氣呵成!”宋乃德焦急萬分一錘定音!
身患瘧疾的宋乃德,立即冒雨涉水前往工地。從縣政府到工地的60里路程平地水深兩尺,宋乃德幾次跌倒在水中,警衛(wèi)員把他扶到馬上,終于滿身泥濘趕到了工地。他在工地上一住就是幾天,風(fēng)吹雨淋加上著急上火,虛弱地幾乎不能行走,最后昏睡在獨輪車上被抬回了縣政府。
宋縣長帶病住到工地上的消息一傳十,十傳百,民工不用動員和勸說,又紛紛回到了工地??删驮诠こ探咏猜暤臅r候,敵人的破壞從地下變成了公開的行動。施工現(xiàn)場指揮陳振東因叛徒出賣,遭土匪綁架,押往海邊。
黃海掀起萬傾巨浪,浪花恍若蒼天淚下。陳振東大義凜然,毫無懼色,面對匪徒的酷刑,他正色說:“要是殺我,請帶我到堤上。我為筑堤而來,今為筑堤而死,死而無憾!”這驚天地、泣鬼神的聲音,令匪徒們恐慌萬狀,殘忍地割斷了他的雙腿,用繩子將其活活絞死,拋入黃海。陳振東犧牲后的第二天,1941年7月5日,歷經(jīng)坎坷的海防大堤終于全線竣工。
大堤高3米,全長45公里,猶如一條巨龍橫亙南北。
宋公堤全長45公里,北堤長28公里,底寬18米,頂寬2.5米,高于地面3.3米;南堤全長17公里,底寬19米、頂寬6米,高于地面3米。
新堤壩建成后的一天晚上,海嘯再一次狂卷翻騰而至,但海堤在狂風(fēng)巨浪的沖擊下巋然不動,巍然屹立在鹽阜大地的海岸線上。飽受海潮肆虐之苦的沿海百姓奔走相告,萬眾歡騰,交口稱贊新四軍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功德。
為感謝縣長宋乃德,當(dāng)?shù)亻_明士紳送來了懷表和毛毯以示紀(jì)念,百姓送來了新鮮的海菜與雞蛋。人們將新海堤與當(dāng)年范仲淹所修的“范公堤”相媲美,把它譽(yù)為“宋公堤”。
1958年,時任國家輕工業(yè)部黨組書記的宋乃德
有詩為證:由南到北一條龍,不讓咸潮到阜東。從此無有沖家禍,每逢潮聲思“宋公”。時至今日,宋公堤與新修的達(dá)標(biāo)海堤成為見證新四軍為人民做實事的見證與地標(biāo)。更記載著革命前輩、先烈的熱血榮光,成為人們心中一塊不朽的豐碑。
如今豎立“宋公紀(jì)功碑”的亭子
來源:鹽城廣播